清晨,早餐店牛肉面飘香,上班族热腾腾地开启忙碌一天;傍晚,商场里人们逛超市、喝奶茶放松身心;夜幕降临,美食街热闹非凡,食客们大快朵颐。这些日常消费场景,汇聚成一组关键数据:1-5月,内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46亿元,同比增长6.4%。当这串数字不断攀升,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在内江,社会消费品零售究竟代表啥?
代表创新:消费场景玩出新花样
内江“社零”增长的背后,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玩起了“跨界融合”。当传统购物模式跟不上年轻人的“脑洞”,内江直接把消费场景从“买东西”变成“玩体验”,线上线下搭起了消费新舞台。
内江吾悦广场的“潮流生活节”就是典型。展销、表演、互动融合的场景,让年轻人逛街时既能看街舞、玩游戏,又能选购潮牌。今年五一假期,这里日均客流量超4万人次,销售额同比增长25%。消费场景的创新,让购物从单纯“买商品”变成“体验生活”,为消费市场打开了增量空间。
农村电商更把创新玩出了圈。东兴区高梁镇的“助农直播间”里,助农主播举着手机卖农民的粮食酒、豆腐菜等农产品,3天就卖出3万多块。全市电商产业园构建的完整生态链,从物流下沉到培训赋能,正推动乡村经济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让消费端成为农产品价值变现的关键节点。
代表潮流:消费升级追着时髦跑
内江“社零”数据就像一面镜子,照见城市追着潮流跑的样子。超100个全国知名品牌入驻,好利来首店开业3天客流破万,喜茶、茶颜悦色成为城市消费新标配。内江通过“首店经济”缩短与一线城市的消费时差,形成“品牌引流-消费升级-城市形象提升”的良性循环。
黄桷井某连锁男装的走红,体现了内江对“小众需求规模化”的商业洞察。品牌以“街头欧潮+ 精致商务”覆盖全龄段客群,通过风格细分与性价比平衡,让不同年龄段消费者都能找到心仪穿搭,推动消费市场从“同质化供给”向“精准化运营”进化。
精神文化消费同样紧跟潮流。隆昌南关石牌坊景区将历史文物转化为消费场景,游客可赏牌坊、品美食、购文创;大千龙舟经贸文化博览会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贸,形成“文化体验-消费转化-城市IP打造”的闭环。消费从“物质获取”延伸至“精神共鸣”,城市通过文化消费构建起独特的吸引力。
代表平衡:城乡业态齐步走
内江“社零”数据的“平衡”特质尤为亮眼。乡村消费增速6.7%,高于城镇0.4%,背后是内江通过基础设施下沉、商业体系升级、电商服务覆盖等措施,打破城乡消费壁垒。农村居民能买到与城市同质的商品,城市消费者也可通过农产品上行反哺乡村,消费成为城乡融合的重要纽带。
餐饮6.2%与商品零售6.5%的协同发展,展现了内江商业布局的智慧。万达金街将“餐饮+零售” 打造成消费闭环,“星光夜集”以“特色小吃+早茶晚酒”形成业态互补,大千美食街等14条特色街区构建起“吃、购、娱”一体化场景。不同业态通过消费行为的关联性设计实现共生共荣,既提升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又让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从潮流活动到乡村直播,从大牌首店到夜集小摊,内江300.46亿的“社零”数字,透露出这座城市的生存智慧:用创新玩出新鲜感,用潮流跟上年轻人,用平衡兜住“民生气”。当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而变成连接城乡、激活经济的“万能钥匙”,内江的消费故事,或许正是城市发展的生动模样。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