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蜀道与诗礼文化展开深度研讨,一场场生动且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旨演讲让蜀道的历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主旨演讲中,7位专家各抒己见、各有侧重,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杨庆存教授以“诗礼之学与体系创建”为题,阐释了系统构建诗礼文化理论框架,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系统性学术支撑。
南开大学文学院卢盛江教授解析了“王勃游蜀及其意义”,通过唐代文人蜀地行迹,揭示了蜀道作为人文交流纽带的历史作用,让阆中蜀道的文人记忆具象化。
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曾明教授“关于蜀道的思考”,从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层面,拓宽了蜀道研究的思想维度。
复旦大学黄仁生教授的“黄辉在公安派发展中的作为与遭际”,填补了明代文学流派研究的细节空白,丰富了诗礼文化的文学脉络。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教授的“提高中国蜀道研究水平刍议”,直指当前研究痛点,为蜀道学术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东洲以挖掘“耶律铸入蜀诗歌的历史价值”为题,阐释了从多元文化视角激活阆中蜀道的历史文献价值。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戴建国的“从新出宋代墓志铭考张宪”,以新史料补全了历史研究,为蜀道文化的实证研究添砖加瓦。
据了解,阆中是蜀道文化的重要节点,承载着蜀道的历史记忆与诗礼底蕴,为研讨提供了独特实地语境,也让学术探讨更具落地性。此次主旨演讲不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以深度研究推动蜀道与诗礼文化的传承创新,为阆中活化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学术动能。
记者:魏洋、佘可
图片:陈林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