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迤沙拉村:羊群走专道 古村迎客来

天府融媒联合体 2025-09-17 15:48 47

9月14日上午,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渐渐热闹起来。青石板路蜿蜒于红墙青瓦之间,游客三五成群,举着手机拍摄古建筑、体验非遗技艺、品尝彝家美食。迤沙拉村村委会副主任毛福银笑着告诉记者:“虽然不是节庆日,但周末村里依旧接待了300多名游客。”

谁能想到,这个有着“中国彝家第一村”美誉的古村落,曾是省级贫困村,村内人畜混行、环境杂乱。近年来,该村借文旅融合东风,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发展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环境改善与百姓增收的双赢之路。

迤沙拉村风貌

环境整治:给牲畜“让路”,给文旅“腾地”

走在迤沙拉村,最让人称奇的是随处可见的“牲畜专属小道”,一条条宽约两米的水泥小径,沿着民居后院蜿蜒通向村外山坡。

羊群走小道

“你可别小看这些小路!”毛福银指着一条小路说,“以前牲畜散养,路上都是粪便,游客下不去脚。现在专门给牛羊规划了‘出行路线’,村里干净多了,游客体验好了,村民也自觉了。”

村民周有富家养了六十只羊,每天中午,他把羊赶进小道,羊群自个儿就溜达到后山吃草,傍晚再循路返回。“不脏不乱,还不影响游客,我们都支持!”他笑着说。

环境整治不止于“畜道”。近年来,该村整合各类资金超500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改造、民居修复、广场建设等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游客也越来越多。

文旅融合:家家吃上“旅游饭”,户户端稳“致富碗”

环境变好了,如何让百姓富起来?迤沙拉瞄准了文旅产业。

村里定下目标:每户至少有一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政策培训、资金扶持、业态引导多管齐下,如今全村已有超过50个家庭参与其中。

村民黎红秀原来只有种地的营生,看着村里发展旅游业,吸引来了各方游客,就把百香果摊摆到了村游客中心门口。“周末一般能卖100多斤,7元一斤,村里发展旅游业,组织大家摆摊,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摊位摆起来了,要端稳这碗“旅游饭”,还得规范市场行为。“我们要引导村民文明经营。通过划定指定区域、统一摊位标准、实行卫生责任制等方式,疏堵结合治理乱摆摊现象。同时,加强日常巡查与宣传引导,促进村民自觉遵守规定。“现在,摊点经营有序、环境整洁,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村民也纷纷点赞。”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毛建桦说。

除了小集市,村里还推出非遗体验、文创市集、情景演出《迤啊·迤沙拉》等业态,并打造星空露营地、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台等新景点,吸引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双赢效应:古村焕新颜,百姓展笑颜

夕阳西下,古村的红墙染上一层金晖。一条条牲畜小道静静延伸,仿佛诉说着这个古老村落的智慧与远见——既要守护传统,也要拥抱未来;既要青山绿水,也要百姓安康。

“这里不仅风景美,文化更深厚,来了就不想走。”从辽宁带团来的导游许玉梅说:“我带了30人的团从北方出发过来,谁也没想到山里还有这么一个干净漂亮的民族村,大家都很满意,我以后还带人来。”

据统计,今年以来,迤沙拉村已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几年前的不足万元,提高到如今的2.5万元。

“环境好了,游客来了,百姓富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乡村振兴。”毛建桦望着村里熙攘的人群,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还要深化文旅融合,把迤沙拉的故事讲得更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