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处令人魂牵梦萦的“瑰宝”,那就是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和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的“传统村落”。它饱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与主要见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传承历史智慧和文化精神的纽带。我国从2012年起建立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典型的、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开展调查、保护等工作。目前,我市已有6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市融媒体中心从10月3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古村新生》,带您走进那些被时光眷顾的角落,展示传统村落如何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绽放的美好画卷。 老龙村位于老观镇境内,2012年,该村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因其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遗迹及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典范。近年来,老龙村立足“严的保护、活的利用、新的传承”三大原则,致力于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走进老龙村,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在晨曦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两侧古宅依街而立,斑驳的墙面与雕花的门窗静静见证着百年往事。 老龙村地处川东北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资往来的“旱码头”。 时光更迭,但红军医院遗址、古栅门、古街巷等文物古迹依然得以保存,是村落历史、宗教、革命、民俗相互交织的见证。 近年来,老观镇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协同衔接,科学划定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区域。对老龙村古街沿线房屋,街道设施的修缮与重塑都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 老观镇镇长 母一江:“我们对村落建设行为严格实行事前审查,事中巡查,事后核查,杜绝一切的无需建设行为。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对房屋路面等进行全面修缮。” 在活化利用方面,该镇将红三十军军部旧址等革命遗址修缮建设成革命事迹陈列馆。配套建设了1000余平米的休闲广场,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在文化传承方面,老龙村通过非遗传承人家族式培养、工坊运作,将民俗文化与地方传统纳入学校实践课程,让年轻一代既能感受乡土文化的根,又能参与文化的创造。目前已培养灯戏、亮花鞋等民俗项目传承人20余名。 老观镇镇长 母一江:“我们挖掘民风民俗、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发扬光大。我们探索文化加研学的旅游模式,串联传统村落风貌和红色遗迹,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体验老观的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 今时今日的老龙村,古风犹在,活力渐浓。老观镇也将继续主动作为,推动老龙村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更稳健的路径。 老观镇镇长 母一江:“我们将探索实行街长、户长等制度,及时发现处置各类乱拆乱建、违规搭建等行为。充分利用抖音、公众号等平台,通过主播打卡、短视频推送等方式,让传统村落形象走进社会,走向大众。” 编辑:侯凱然 审核:冉琼
古村新生丨老观镇老龙村:“严”“活”“新”三力共铸传统村落新生
无线阆中 2025-10-07 13:41 161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