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阆中市二龙镇高阳观村的田野间,四川省嘉陵监狱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始终秉持“忠诚奉献”的监狱民警精神,以“真心”扎根乡土、用“真情”服务百姓、凭“真干”破解难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一笔一划书写着监狱系统帮扶队伍的责任与担当。 铸基—党建领航,筑牢乡村振兴“红色根基” “抓党建是促振兴的第一步,只有把村党组织建强了,乡村发展才有‘主心骨’。”——这是工作队写在日志里的共识。 2024年8月,响应上级部署,嘉陵监狱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高阳观村。他们深知,建强基层党组织是帮扶的“先手棋”,随即从班子建设、支部共建、阵地升级三方面发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战斗堡垒”。工作队聚焦组织力提升,主动协助镇党委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推动村干部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转型,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中专学历1人;同时培养3名后备干部、发展3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工作队还牵线搭桥,促成嘉陵监狱八监区党支部与高阳观村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组织党员互访、专题座谈、联合主题党日,带领村干部赴罗瑞卿故居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让村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为民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为了给党员活动提供保障,工作队还向派出单位争取5万元资金,改造升级党建活动阵地、配备必要设施,让党员学习有场所、议事有平台。 富民—产业造血,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才是帮扶的硬道理。”——工作队始终将此作为行动指南。 面对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工作队第一时间对接派出单位,落实“以购代扶”政策,统筹10余万元预算采购当地农副产品,发展订单农业。村民张均红饲养的105只鹅一度滞销,工作队迅速向嘉陵监狱汇报,发动民警以高于市场价认购,仅一天就解决了燃眉之急;村民张朝周家的李子卖不出去,工作队又通过共建支部号召民警采购,稳稳保住了农户收益。 同时,工作队与村“两委”紧密协作,积极争取镇级产业支持,利用整治后的撂荒地,成功引进100亩石菖蒲种植的以工代赈项目,为80余名脱贫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有效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善治—法治护航,构建乡村和谐“稳定屏障” “乡村要和谐,既要用‘情’暖民心,也要用‘法’定纷争。”——工作队充分发挥监狱民警的法治专业优势,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作为重要任务。 针对村内曾突出的矛盾纠纷,工作队精心组织4场普法教育活动,聚焦邻里纠纷、赡养义务、土地权益等村民最关心的问题,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等“以案说法”——把法律条文变成“家常话”,让村民听得懂、能接受。如今,村民的法治意识显著提升,开始习惯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在矛盾调解一线,工作队今年已成功参与调解5起纠纷,涵盖树木砍伐补偿、老人赡养、土地边界争议等。队员们坚持上门倾听诉求,结合法律规定与村规民约耐心沟通,不仅化解了多起积怨,更让邻里关系重归和睦,乡村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 解忧—实事暖心,架起干群连心“服务桥梁”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队将日志中的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 村民的“行路难”问题,始终是工作队记在心上、抓在手上的大事。他们积极对接各部门、单位,争取到40余万元资金,最终将4组1.1公里的村道硬化变为现实。这条道路惠及20余户60多位村民,不仅补齐了出行短板,实现了与现有路网的高效衔接,更畅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这一公里路,是便民路,更是迈向振兴的希望之路。 为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队又争取2万元资金修建6个垃圾回收站,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入站”的卫生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民生关怀上,工作队开展“上门办”服务,协助行动不便的村民办理保险参保、低保年检;今年以来,工作队还积极争取资金,对37户困难群众开展慰问,送去慰问金1.2万元;通过“金秋助学”活动为2名家庭困难考入大学的优秀学子发放助学金1600元,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面向新征程,嘉陵监狱驻高阳观村驻村工作队步履更坚,将继续秉持警队优良作风,在乡村振兴一线精准发力,建强战斗堡垒、育强特色产业、提升治理效能、做实民生服务,与全村干群携手奋斗,共同绘就高阳观村和美富裕的新画卷。![]()
![]()
![]()
![]()
![]()
![]()
![]()
![]()
![]()
来源:阆苑先锋 审核:冉琼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