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木兰镇肉牛产业“牛劲十足”

无线阆中 2025-11-14 09:33 765

初冬时节,笔者走进阆中市木兰镇红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敞亮洁净的牛舍里,数百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进食。

在木兰镇,一项“牛劲儿”十足的特色产业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肉牛养殖产业。这不仅是镇党委、政府立足特色资源精准谋划的特色产业之一,更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动力源”。

1.规模化养殖存栏量将增至4500头

“今年已出栏80多头,纯收入超过30万元,这‘牛生意’让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红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加红一边拌料,一边笑着说。

木兰镇肉牛产业基础扎实。自2008年开始规模化养殖以来,至今年该镇肉牛存栏量已达3500头。作为返乡创业的代表,2015年,王加红联合周边农户成立红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余亩,建成肉牛圈舍2000多平方米,年出栏肉牛160余头,逐步打造成种养循环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牛养殖产业园。

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散户”模式,木兰镇积极推动红辉、开泰等专合社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实施“青年回归”“乡贤回归”计划,扶持20户中等规模养殖户,并按照“1+N”抱团养殖模式,发展50户小规模养殖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据了解,木兰镇木兰社区现代肉牛产业园二期及大锣山村能繁母牛产业园一期建成后,预计存栏量将增至4500头。

近年来,木兰镇锚定“牛业兴镇、养殖富民”目标,以政策为基、创新为翼、龙头引领,推动肉牛产业从零星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型,实现从“弱散小”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跨越发展,肉牛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2.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效能

“以前养牛是‘小打小闹’。现在跟着政策走,跟着大户走,养了10多头牛,一年能赚好几万。”11月12日,在木兰镇政府举办的牛羊技术分享会上,一名养牛户向笔者算起了增收账。如今在木兰镇,像这样依靠肉牛养殖走上致富路的农户越来越多,肉牛产业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我养了100多头牛,从事养殖已经38年了。作为一名兽医,我经常和乡亲们交流肉牛疾病防治的经验。”养殖大户敬开柏在分享会上谈道,他建议养殖户树立“未病先防”理念,增强保险意识,为肉牛养殖筑牢风险屏障。

“以前养牛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上门指导,牛长得更壮实了!”一位参与培训的村民笑着说。

木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为全面提升农户养殖技能,该镇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开展。线上不定期给养殖户推送养殖技术视频,今年已推送各类视频20次;线下邀请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组织开展技术交流等,今年已累计培训160人次。

“技术人员还上门为养殖户提供指导服务,内容覆盖饲料搭配、日常管护、疾病防治等。”上述负责人表示,该镇还积极推行“大户带小户、老户帮新户”的互助机制,让科学养殖理念和技术落地生根,惠及每家每户。

3.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在木兰镇大锣山村,占地30亩的能繁母牛养殖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基地由蜀地得缘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木兰镇推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一环。

公司负责人张兴旺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年出栏量可达500头,将改变本地牛犊依赖外购的现状,建成从繁殖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为助力企业发展,木兰镇精准匹配资金与项目资源,对接饲草种植、兽医防疫等配套服务,并支持企业开展肉类深加工,推动产业链持续延伸。同时积极引进现代技术和优良品种,构建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不断提升“木兰肉牛”品牌影响力。

“以前养牛担心卖不掉,现在有政府拓销路,我们省心又赚钱。”不少养殖户感慨道。

据了解,木兰镇积极拓展肉牛销售渠道,吸引了重庆、成都、广州等地牛肉采购商,为养殖户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木兰镇还打造了6个“沼+草+畜”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将秸秆转化为饲料,牛粪制成沼气和有机肥,形成“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农牧结合”的绿色循环模式。

木兰镇党委书记许旭介绍,该镇计划引进有机肥生产厂,构建“饲草种植-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此举将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从一头牛到一个产业,木兰镇正以十足的“牛劲儿”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未来,木兰镇将继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这头“致富牛”跑得更稳、更远。

来源:南充日报

审核:冉琼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