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晓江
悠悠古蜀道,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行走、探访。蜀道文旅开发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发展。南充作为古蜀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如何打好“蜀道”这张牌助推城市发展?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蜀道研究》副主编罗建新。
记者:南充是古蜀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与蜀道沿线其他城市相比,南充文旅资源有哪些独特之处?
罗建新:南充作为古蜀道上的重要节点,其文旅资源特色鲜明。它不囿于单一遗迹,而以水陆交会的交通格局、多元融合的文化内涵与贯通古今的传承方式,在蜀道沿线城市中独树一帜。
文化方面,南充融合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及春节文化等多重元素。在资源形态上,南充实现历史遗存与活态传承的结合,从汉代至明清的古桥、关隘、摩崖造像,到至今仍在生产的六合丝厂,历史脉络清晰可触。此外,嘉陵江不仅是一条水路通道,更塑造南充灵秀的城市气质,沿江而兴的场镇、码头与生态景观,为蜀道文化注入“水行”的温润气韵,成为南充文脉的重要源泉。
记者:蜀道南充段文旅资源丰富,把“蜀道”从一条“路”变成一个“沉浸式体验场景”,您有哪些建议?
罗建新:从一条“路”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场景”,需打破传统线性观光模式,构建多维、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叙事空间。一是空间重构,打造“立体蜀道”体验廊道。可开展嘉陵江“舟行蜀道”项目,利用复古舟船开辟水上体验线路,结合沿岸声光电效果,再现古航道场景;在码头、古镇等节点设置驿站任务,实现水陆身份转换,增强游客对古代交通体系的体验感。二是内容活化,推动历史成为“可参与的故事”。可推出“蜀道人生”角色盲盒,游客可扮演商贾、学子等身份,执行对应任务;设置古装NPC互动网络,通过交易与任务推动剧情发展;在阆中古城设立常态化年俗体验馆,使春节文化成为可日常参与的活动。三是科技赋能,构建“永不落幕”的蜀道体系。可在游客中心设置“蜀道动脉”数字沙盘,动态展示历史人流与物流数据,视觉化呈现蜀道文化脉络;开发“云上蜀道”数字平台,支持线上虚拟游览、任务互动与数字藏品收集,实现线下实体与线上体验的流量闭环。
记者:依托“蜀道”这一超级IP,南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城市知名度?
罗建新:建议,一是打造核心品牌,突出差异化定位。立足“蜀道水陆枢纽”的独特身份,主打“山水立体蜀道,烟火千年南充”形象,强调南充是能同时体验古道雄浑与嘉陵江温润的唯一之地,与单纯陆路型蜀道城市形成鲜明区别。二是构建内容体系,推动IP持续输出。可联合创作以蜀道商贸、文人行旅为背景的影视剧、纪录片或国风动漫,重点刻画南充段的水路传奇与市井风情;将阆中“春节文化”与蜀道IP深度绑定,打造“蜀道新春祈福大会”等品牌活动,吸引全球华人参与;全力支持“蜀道研究院”建设,筹建“世界古道联盟”,发布权威研究报告,定期举办国际性学术论坛,确立南充在蜀道研究领域的话语权。三是推动产业联动,实现IP价值转化。开发“蜀道密码”主题旅游线路,将古道徒步、江船游览、古城生活、丝绸工坊串联为完整的生活体验:以“蜀道角色盲盒”“嘉陵江石刻茶具”等文创产品,让蜀道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消费;打造“数字蜀道”,通过VR/AR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开发相关互动游戏,吸引年轻受众。
此外,还可以通过打造网红打卡点、构建全域传播网络、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方式,拓展传播矩阵,扩大影响力半径,实现城市知名度的有效提升。
![]()
审核:冉琼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